第1606章 兼听则明(1 / 2)
“错,大错特错,你要记住你是太子,在他们面前就是君,礼贤下士的品德要有,却不是用你太子的身份去拜访朝中大臣。”
“儿臣知错,儿臣应该传召他们去东宫,”
李治猛然反应过来,自己是太子,总是亲自去拜访朝中大臣,久而久之,难免会让人轻视,到了关键时候,难免会压不住他们。
也许这就是父皇刚才所说的锐气吧,真心的不得了,父皇说的话果然没有一句话是废话。
想到这,眼睛里不由的冒出一阵阵小星星。
“反应的还不算慢,”李世民接着说道:“这二人是去了营州,据说是收到了秦怀柔的信,二人便立刻启程了,连一点纠结都没有,”
“父皇,二位大人都是闲赋在家,去哪里也是他们的自由,朝廷理应没有限制他们的理由吧。”
“朝廷没有,可是感情可以有啊,朕问你,你觉得他二人的离开对你有没有威胁?”
这个问题,李治就需要好好思量一番才能回答了,要说作为帝王最担心的是手下的大臣谋反。
或者说是那权臣谋反,可李靖早就闲赋在家,军权也全部交出来了,理应没有什么威胁了。
至于孔颖达,这事就更不用过于担心了,如今整个大唐读书人读的都是孔孟之道,难不成有一个读书人造反就要扣到他的头上么。
更何况孔颖达时常宣扬的可是忠君爱国的思想,要说别人有可能,孔夫子绝没有任何不臣之心,之所以去了营州,恐怕也是因为秦怀柔的原因。
想到这,李治还需要同李世民确认一件事,李世民口中说的听说,他可不会相信,朝中大臣家里安插皇帝的眼线,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。
他李治知道,朝中的大臣也知道,只是没人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,也没那个必要,作为臣子,你总的让君王放心吧,这安插眼线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甚至还有胆子大的朝臣在皇宫也安插眼线呢,李世民不也没有拔掉么。
李治问道:“父皇,您可知道秦怀柔给二位大人写的信是什么内容么?”
“你为何如此发问?”
轻呼了一口气,李治说道:“父皇曾教导儿臣,兼听则明,切莫意气用事,这是君王的大忌,所以儿臣想问一下二位大人是因何去的营州。”
“好吧,告诉你也无妨,孔颖达是因为秦怀柔,那小子在营州那边又要搞什么学院,缺先生,让孔颖达帮忙。”
“李靖呢?”
“至于他?一部分是秦怀柔,而另一部分是因为薛仁贵的原因,薛仁贵曾经同朕讲过,梦中同李靖有师徒之情,所以这次给李靖写的信,是有拜师之意,另外一个想要效仿弘武馆,在辽东那边弄一个讲武堂。”
“父皇,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,”
李世民这次并没有着急反驳李治,狐疑的问道:“说说你得理由,”
“父皇可还记得在幽州的时候您见到儿臣之后,安排给儿臣的第一件事么,正是让儿臣下旨封赏那薛仁贵,当时儿臣就知道父皇这是在给儿臣铺路。”
“如今朝廷已经封赏完那些有功的将士,唯独差了薛仁贵那边,而在今日,您又提到了这件事,想必仍然是想让儿臣处理这件事吧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