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6章 办不好就不要回来了(2 / 2)
“臣谨遵娘娘懿旨。”
东方睿躬身告退,愁眉不展的离开了大明宫。
次日早朝。
李瑛居中端坐,诸葛恭在左,吉小庆在右。
满朝文武分列两侧,左面由中书令裴宽领衔,右面则由侍中颜杲卿领衔,一起举着笏板,山呼万岁。
“诸位爱卿,速速出列将重要事务奏来。”
李瑛用威严的眼神扫了满朝文武一眼,沉声说道。
兵部尚书李泌最先出列,把扬州、虎牢关、开封、许昌等地的战事挨着禀报了一遍,然后退下。
接着由户部尚书刘君雅出列,将大唐王朝第一季度的赋税情况做了个汇报,并恳请国子监与银监司再增印一百万“大唐宝钞”,应对夏天的巨大开支。
然后是工部尚书韦坚出列,禀报了黄河、淮河、渭河等几个河流的防汛工作,以及关中、河南两个大型水库的建设进度。
东方睿感觉时机差不多了,这才捧着笏板不慌不忙的出列禀奏。
“启奏陛下,自陛下入主长安至今已经两年有余,然从未举行过采选。
如今陛下后宫空虚,还有几位亲王也将长大成人,臣在此恳请陛下在全国各地广采良家子,充实后宫,还请陛下恩准。”
“这件事嘛?”
李瑛故作为难的沉吟片刻,最后道:“东方爱卿就采选之事已经上奏多次,朕的儿子还有几位皇弟也已经逐渐成人,那就进行一次采选吧!
不过,中原地区战乱未休,不能大规模采选,那就在关中、河东、河北、以及湖北进行采选好了。
把年龄提高到十五至十八岁,不要采选那些十五岁以下的懵懂少女,她们的心智尚未成熟,不宜进宫。”
东方睿举着笏板道:“礼部遵旨!”
李瑛的目光落在了户部侍郎令狐承的头上:“东方爱卿公务繁忙,这件事就由令狐侍郎代表礼部,与内侍省副知事吉小庆共同主持采选事宜。”
站在龙椅一侧的吉小庆急忙抱着笏板领旨:“奴婢谨遵圣谕!”
礼部侍郎令狐承也捧着笏板领旨:“臣遵旨!”
随后,军器监监正宋钧又出列禀奏了甲胄制造的事情,并恳请圣人批准三十万贯的拨款,让军器监扩大制造规模,保障各地将士的兵甲,李瑛自然爽快准奏。
“退朝!”
在诸葛恭的一声呐喊之下,李瑛起身走下丹陛,龙行虎步的离开了两仪殿,文武百官随后各自退去。
早朝结束之后,吉小庆亲自来到礼部衙门与礼部的官员商议采选之事。
作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,仅次于诸葛恭的二号宦官,尚书东方睿、侍郎令狐承亲自接待,命令侍者奉上茶水。
吉小庆道:“皇后娘娘命咱家顺道给越王物色一个正妻,还要给二十五郎陈王李珪选择良配,此行任务繁重。
咱家想要早走几天,在太原等着令狐侍郎,你看如何?”
自从李隆基开始,由内侍省的宦官到处给皇帝物色美女已经成了一种潜规则,礼部更多的是走走过场,让采选合法化。
因为没人比太监更了解皇帝的喜好,没人比内侍知道皇帝更喜欢那样的女人,万一礼部采选的良家子不合皇帝的心意,那不是砸了自己的饭碗?
东方睿与令狐承连忙答应:“哎呀……我们礼部程序繁忙,至少要七八天才能走完程序,吉公公肯先行一步这可真是太好了,只是让你受苦了。”
吉小庆笑眯眯的道:“为陛下分忧也是我们这些内侍应该做的,既然如此,咱家就先行一步,到太原等候令狐侍郎。
咱们这一趟先从河东开始,再去河北,再去湖北,最后返回关中,计划采选目标两百人,这是皇后的意思。”
令狐承端起茶壶亲自给吉小庆斟茶:“下官一切听从吉公公的吩咐,以你马首是瞻。”
↑返回顶部↑